司法社工
司法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发布日期:2023-09-26 标签:司法社工 浏览:68 来源:

一、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需要及问题

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需要及问题可用“四需三难”概括:

1.“四需”:

(1)生存条件需要(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疗待遇等);

(2)教育、就业需要(接受教育,实现就业);

(3)正常家庭生活需要(构建和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

(4)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和重建社会功能)。

2.“三难”:

(1)获得社会公众的同情困难;

(2)社会功能恢复与重建困难;

(3)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等的支持困难(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二、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关于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需要重点掌握以下五点:

1.社区矫正对象:主要是指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

2.社区矫正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能:配合社区矫正机构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3.社区矫正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内容:

(1)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相关服务,如:提供心理矫正、情绪辅导、行为治疗、家庭关系调和、社会适应性训练、帮助接受教育、做好基本生活救助、落实社会保险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相关服务,如:改善服刑人员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营造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区环境等。

4.社区矫正中对矫正人员(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服务模式:院舍服务。如: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等形式。

5.我国社区矫正中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让服刑者到社区或公益机构参加无薪劳动(注重其补偿功能而不是其矫正功能)。



三、司法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视角及其应用

1、司法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核心观点

(1)行为主义理论:关注人的外显行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适当的反应。

(2)认知理论:致力于改变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3)标签理论:一个人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重要他人)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4)优势视角: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

(5)“社会一心理”视角: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即“人在情境中”。对服务对象行为治疗或矫正成效的大小,既取决于服务对象自身的努力,又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2.理解和掌握司法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在司法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1)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对服务对象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应对当前环境恰当的反应模式

(2)根据认知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理性的引导。

(3)根据标签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去标签”,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4)根据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集中精力去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方面。

(5)根据“心理一社会”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应具有“人在情境中”的系统认识视角,整体、全面地了解、认识服务对象,既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务,又加强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



【案例参考】

案例:

某社区居民孙某,男,32岁,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与妻子、女儿以及母亲居住在一起,生活过得不算富裕,却也十分充实。而随后发生的事,让整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孙某因受到朋友的蛊惑,参与入室盗窃,被判入狱三年。在孙某刑满释放后,孙某妻子对其态度十分冷漠,两人感情也不再如当初那般亲密,随后其妻提出离婚,并表示会将女儿一起带走。孙某因有前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闷在家里,在与其妻子离婚的过程中,也没有争取到女儿的监护权。当妻子和女儿都离开后,孙某感到十分痛苦,开始自暴自弃,借抽烟喝酒来麻醉自己。起初母亲劝慰孙某时,孙某还会有所顾忌,时间久了,孙某对于母亲的劝告也熟视无睹。每当孙某喝醉酒时,情绪和态度都十分暴躁,甚至会将情绪发泄在母亲身上,以至于母亲成了孙某的出气筒,动不动就遭受其打骂甚至虐待。

孙母看着儿子一天天沉沦下去,内心十分难过和痛苦,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应采用何种模式对孙某提供服务?

2.面对孙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1.根据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孙某提供服务,协助其解决间题,改变现状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它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受到其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来看待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比如在上述材料中,孙某连续遭遇了坐牢、离婚、与女儿分开等一系列事情,这就是A所代表的内容;孙某自暴自弃,用抽烟喝酒方式麻痹自己,就是B所代表的内容;孙某个人情绪愈发暴躁甚至出现打骂和虐待其母的行为,就是C的内容。孙某就是用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来看待自己的遭遇,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槽,出现了严重问题。

2.面对孙某的情况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

(1)应考虑的因素有:

①要重视并善于与孙某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考虑到孙某可能出现被动、不配合甚至抗拒的心理和行为,社会工作者要采取更为主动的姿态去和孙某建立关系,获取孙某的信任。

②要充分遵循自愿原则,考虑孙某的感受,重视孙某的自尊等需要。

③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服务计划。在提供服务时,要注意引导孙某共同参与,随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服务计划和内容。

(2)介入策略有:

①危机介入,在孙母被孙某打骂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保障孙母的人身安全,将其带离危险环境。

②坚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用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孙某进行沟通,与之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

③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如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辩论技巧,帮助孙某认识到自已的非理性情绪和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从而克服非理性信念。比如帮助孙某改变自暴自弃想法和抽烟酗酒的行为,帮助孙某认识到自己伤害母亲的法律后果,从而改变自身行为,改变与母亲关系,尊敬和孝顺母亲。

④帮助联系介绍职业,为孙某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增强其职业技能和竟争力,协助其重回职场,找到稳定工作,保障日常生活。

⑤帮助孙某重新融入社会,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整合社区资源,联系孙某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加强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或开展互助交流小组,鼓励孙某参与,促进其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拓展人际关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推荐阅读
  • 校园暴力
    09-17 2023
    校园暴力
    2019年,一所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一名15岁的学生因与同学发生争执,持刀将对方刺伤。受害者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调查显示,嫌疑人在家庭环境不稳定、学业压力过大以及社交问题的影响下,产生了极端的行为倾向。
  • 2023-09-17 案例分析
  • 2023-08-14 案例分析
  • 2023-08-14 案例分析
  • 2023-08-14 案例分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23-4567隐私问题反馈邮箱:privacy@secrets.com

Copyright © 秘密日记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维护

 隐私保护 | 法律条款 | 联系我们 |